今年难!难!难!茶酒行业的至暗时刻与破局浅思
来源:第一食讯 | 作者:第一食讯 总编 波哥 | 发布时间: 2025-09-04 | 12212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与茶叶市场的遇冷,背后实则是政策导向、消费趋势、市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在 2025 年的市场棋盘上,茶与酒这两大传统饮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直以来,“茶酒一味” 常被提及,二者不仅在文化内涵上相互交融,在市场动态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年,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与茶叶市场的遇冷,背后实则是政策导向、消费趋势、市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


行业寒冬:政策与消费的双重绞杀

2025 年的茶酒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白酒规上企业数量锐减至 887 家,产量同比下降 5.8%,利润暴跌 10.93%,五大白酒企业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 854.07 亿元,其中贵州茅台一家就贡献了 454.03 亿元,占比高达 53.16%。这种头部集聚效应在营收增速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保持个位数微增,而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则陷入业绩下滑泥潭,尤其是洋河股份营收同比降幅超三成,创下 2009 年上市以来最差纪录。

库存危机成为悬在行业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 900 天,较上年同期增加 10%,存货量同比激增 25%。

价格体系的紊乱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超过一半的经销商反映实际销售价格倒挂程度还在激增,其中 800 - 1500 元价格带倒挂最为严重,500 - 800 元价位带产品生存空间急剧萎缩,而 100 - 300 元价格带成为当前市场动销最好的区间,既反映出消费降级趋势下大众市场的相对韧性,也反映出中高端产品卖一瓶亏一瓶的困局正在成为常态。

无独有偶,茶叶行业在今年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的调查,反馈企业茶叶销售额同比下降约 18.7%,高端礼盒滞销率高达 35% 。

茶叶市场同样存在价格倒挂现象,大益茶单品甚至高达 92%。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茶叶店纷纷打起 “价格战”,但效果不佳。

在消费代际更迭方面,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传统茶叶的礼品属性需求下降,消费者更倾向于实用型或高性价比商品,希望购买的产品能够超乎预期价值。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政策与消费的双重绞杀。禁酒令虽然本意是遏制公款奢侈消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高端礼品茶市场。规定明确将超过 1000 元 / 斤的茶叶定义为 “高档茶叶”,禁止公款购买;多地配套细则进一步压缩空间。导致高端茶政务消费占比从 2012 年的近 40% 降至 2025 年不足 10%,以礼品属性为主的高端普洱、金骏眉等销量锐减 。


代际断层:年轻消费者的叛逃与重构

消费代际更迭正在重塑行业格局。五粮液调研显示,20-35 岁年轻人中仅 19% 偏好白酒,远低于啤酒和果酒。他们更青睐低度、健康的产品,如 29 度的五粮液 “一见倾心”、28 度的国窖 1573,甚至柠檬口味的青稞酒。茶叶消费同样呈现年轻化转向,年轻人不再追求奢华包装,而是通过直播购买小包装、便携装茶叶,或选择即饮茶产品,个性化需求倒逼传统茶企转型。

健康意识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行业震荡。消费者对酒精和咖啡因的警惕性提高,低度酒、功能性茶品成为新宠。

泸州老窖研发的茶香型酒 “茗酿”,通过低温发酵技术保留茶叶中的萜烯类物质,抗氧化成分含量远超传统白酒 10-20 倍,成为商务人士 “慢醉快醒” 的首选。茶叶企业则推出护肝茶、安神茶等功能性产品,试图在健康消费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破局之道:从产品创新到生态重构

产品跨界:茶酒融合的化学反应。茶与酒的跨界融合正在创造新物种。泸州老窖在去年9月推出了露酒新品“茗酿茶香型酒”,圈粉一大波茶圈消费者;梅见联合八马茶业等茶叶品牌推出茶梅酒、大红袍梅酒;新茶饮品牌茶颜悦色的小酒馆“昼夜诗酒茶”于2024年4月开业,提供鸡尾茶、鸡尾酒、大店特供等三大类酒品⋯⋯

渠道变革:从货架到场景的升维竞争。传统渠道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茅台通过 “i 茅台” D2C 平台直接触达消费者,会员积分体系沉淀私域流量。茶叶企业则将线下门店升级为文化体验空间,通过 “竹林庭院 + 分层客群” 设计,合理利用空间产生效益。

文化赋能:从物质消费到精神共鸣。文化价值正在成为竞争的核心壁垒。泸州老窖将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在体验店设置 “酿酒工坊”,让消费者亲眼见证品质之根。茶叶企业则绑定地域文化 IP,武夷岩茶结合丹霞地貌推出研学路线,安溪铁观音联合非遗传承人举办茶文化节,通过 “茶叶 + 文旅 + 教育” 模式拓展价值链。

 

总编语录:

尽管 2025 年的茶酒行业寒意刺骨,但结构性机会正在显现。白酒行业进入头部企业主导的存量博弈阶段,茅台、五粮液等龙头通过控量稳价巩固基本盘,而次高端及区域酒企需通过差异化创新寻找生存空间。茶叶行业则面临品牌化与标准化的双重挑战,功能性茶饮和即饮茶市场预计 2030 年规模将达 8000 亿元,成为破局关键。

长期来看,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消费场景多元化,宴席、商务、健康等细分市场加速分化;

二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数字化与智能化渗透生产、营销全链条;

三是文化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茶酒与文旅、教育等产业的联动将创造新的增长极。

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导向、消费趋势和技术变革的企业,将在这场产业重构中赢得先机,推动茶酒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从渠道博弈到用户经营、从产品销售到文化输出的全方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