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由中国酒业协会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169计划——汾酒年份酒及陈年酒品鉴会”暨“不同贮存环境对清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表示,规模可观的陈酿原酒,是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底气。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是汾酒的品质路线,极致酿造,诚信天下,是汾酒的不懈追求,汾酒将拿出更好的产品奉献给这个时代。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
“169”,再出发
2007年,白酒对陈酿和贮存的研究正式进入系统研究阶段,中国白酒169计划正式启动。此次启动会是继2007年“中国白酒169计划”之后,关于中国白酒贮存研究再出发的一次会议。
据悉,中国白酒“169”计划重点聚焦在健康成分、特征香味物质、储存影响、风味生成机理、阈值测定、年份酒等六个方面的研究。2007-2012年,六大课题先后依托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强调,中国白酒的价值,尤其是陈酒的价值,唯有时间可以孕育。并从“中国白酒是混合物”、“时间为中国白酒分子结构带来变化”、“储存过程有新物质产生”、“贮存工艺”、“贮存发生了什么变化”、“风味物质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感官感觉的对比分析”七个层面深刻剖析了如何实现“酒是陈的香”这一命题。
汾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卫华表示,本次启动的贮存项目,不仅将形成清香型白酒贮存“秘诀”,也将通过行业共同努力,全面升级中国白酒贮存理论与实践,用更高品质为中国白酒价值赋能。
以科技为驱,探秘陈香力量
2007年,汾酒技术中心与江南大学合作,对中国清香汾酒风味物质剖析技术体系及其关键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项目进行时,剖析了汾酒的微量成份,共检出703种,确定汾酒中重要的香气成分31种,关键香味成分8种,并首次发现清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成分β—大马酮,建立和形成了高效的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微量成份分析技术体系。
如果说一系列的数据呈现是汾酒品质的理性表达,那切实的感官体验则是汾酒品质的感性表达。品鉴会上,专家组对1972年、1984年、1995年、2007年、2012年汾酒陶坛贮存原酒进行了专业品鉴,并形成评鉴意见:随着贮存年份的增加,清亮透明,清香优雅,果仁香、烤麦香舒适,酒体醇厚丰满、细腻圆润,回味香甜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具有独特的陈酿汾酒风格;对198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汾酒陈年酒进行了专业品鉴,并形成评鉴意见: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清亮透明,清香馥郁,蜜香、果仁香幽雅,酒体醇厚绵甜,丰满细腻、协调爽净、回味悠长、空杯留香,具有独特的陈年汾酒风格。
江南大学原副校长徐岩表示:“清香型白酒作为我国白酒的典型代表,其风味具有显著的复杂性特征,需要持续的科学研究才能揭示清香型白酒风味之美。贮存老熟是提升中国白酒品质的重要环节,清香型白酒贮存老熟过程中风味特征发生着显著变化,陈年清香型白酒有着其独具魅力的风味特征。”
醉美吕梁,香飘四方
从战略层面来看,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发展的核心引擎,提出以科学创新探秘陈酒价值,是以主动之姿,扛起为中国白酒价值赋能之任;从发展趋势来看,汾酒作为掀起清香型白酒复兴潮流的主心骨,坚持以科技为驱,以科技为轮,在品质提升、产业升级、产业链的延伸方面精雕细琢,则是以“时”蓄“势”,以“势”控“时”,在品质表达、挖掘产品价值等方面,不断扬起汾酒旗帜,展醉美风姿。
令人赞不绝口的不只是汾酒品质,还有汾酒文化所凝聚而出的汾酒魅力。
8月18日,以“美美与共 何以汾酒”为主题的2023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汾酒之夜”震撼举行,晚会以大篇章、大场景、大色块,活态创新、沉浸体验为创作理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气恢弘,通过《枝开叶茂·香飘万里》《极致酿造·生生不息》《璀璨文化·不朽传奇》《满园春色·未来可期》四个篇章的极致呈现,展现了汾酒高端化、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和汾酒人为中国酒业贡献的赤诚之心。
8月19日,“2023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盛大开幕,本届酒博会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精品化的全新办展模式,充分展示出世界名酒风采和中国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的优势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吕梁作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的知名度和产业影响力,打造酒行业博览会品牌,助力吕梁打造形成500亿级白酒产业集群,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上烙下吕梁印记。
汾酒,不管是作为“2023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的协办方,还是作为杏花村美酒酿造的“活化石”,皆是以“醉美吕梁,香飘四方”来不断强化汾酒品牌之音的力证。此次展会上,汾酒也以多种方式向往来客商展示汾酒的独特魅力,用最真诚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传播着汾酒清香。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千古绝句引人入梦“醉美清香”,如今,汾酒应势而起,以时间沉淀之美,共享共赏,正不断续写着发展新华章。